汕头海关积极推动粤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培育高资信企业、通关便利、政策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发展平台,帮扶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据海关统计,1-4月,经汕头关区报关进出口值342.7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出口23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5亿元,进口108.5亿元,同比增长23.3%。
多措并举,助力粤东当好“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汕头海关隶属保税区海关做好广澳港区规划建设的对接工作,通过采用全天无间断通关、推出进口提前报关交税模式,对出口货物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先装船后改配”的创新制度,以及启用海运智能值守卡口系统的多项措施,不断推进业务改革,实现通关效率的有效提升。目前,汕头广澳港区国际远洋航线物流范围覆盖东南亚和中东、东非地区,发展势头迅猛。
今年2月,位于揭阳港神泉港区的中海慎森地油粤东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专用码头正式对外开放。作为粤东投资规模最大项目,该工程一期核准总投资近百亿元,达产之后将向汕头、潮州、揭阳等粤东城市输出供应每年200万吨以上的清洁能源,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促进粤东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等多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助推项目尽快投入运作,汕头海关专门成立业务协调小组,提供税收服务和指导,开展减免税政策宣传,指导推动码头泊位专业化建设。
改革创新,用好“组合拳”搭建通关高速路
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汕头海关推动通关作业无纸化、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智能卡口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快速通关系统等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查验有效性和口岸通关效率,继去年推行“先装船后改配”等多项改革措施促使通关速度得到明显提升之后,该关今年又研究出台了提高关区通关效率的26项措施,打出了一套通关提速“组合拳”。2017年第一季度,该关进口货物海关通关时间14.8小时,出口货物海关通关时间0.75小时,比去年同期分别缩短35.3%和61.8%。